时间是一个人为概念,地球一天一天自转,一年一年公转,没有不同。没有时间,只有空间。

今天做数据的时候,从每天统计到每月,再从每月统计到每季,最后再统计到每年。

有时候某一天一个数据不对,一个月总结下来,没有影响了,在某一天的其他时间补齐了。

如果某个月数据对不起来,那么可以在三个月之内把数据对上。

如果时间足够长,那么总会对上。

这是从时间足够长的角度分析,如果从时间短的角度,假如需要具体到某个小时,那实际上是无法具体的。

恐怕没有时间点这个概念,只有时间段这个概念。而时间段指的是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,因此也不存在时间段的概念。

比如我会给我的爸爸说,“我明早八点到家。”这句话日常交流是没有问题的。但仔细想想,什么是八点?如果时间的小数无限延长,到底哪一刻是八点?

以前我早就在思索,到底有没有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物体。后来我发现,只能说测量仪器有限,让我们觉得质量相同。如果仪器足够精密,那么不存在质量完全相同的物体。

现在我发现,就连时间相同也没有这一回事了。我们生活在宏观的世界,很难对微观世界的知识有所体悟,即便是公理,离自己也很遥远。
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

物理知识包括微观物理知识浩瀚无穷,就连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每年都在更新。然而我的理论还停留在高中时期,那大概是几百年之前的成果,人们称他为基础物理。到了大学,我的物理没有怎么学好。我在上课的时候一直观察上课的老师,而没有关注学识。

我的《大学物理上》考试是背的题目,通过了。到了《大学物理下》考试,我第一次没有通过。原因在于我觉得背题目就能考过,那不如不考,于是交了白卷。

后来我相当后悔这个看法,因为重修实在太难了。

但我觉得思考有思考的乐趣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未尝不好,但是不如自己思索快乐。以前能够学到一个知识点还是很快乐的,但是又想到一些知识点是为了考试而发明出来的 就觉得受到了侮辱,于是不学。

他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,总是面露笑容。总是在讲课对时候告诉我们考试要考什么。事实上也有很多老师是这样做的。

这让我想起了李昆杰老师,好像是。他也经常给我们讲考试要考什么,也许是因为年龄和我们差不多,他说的知识以外的话还能够被我接受。

写到这里,我发现今晚的主题似乎成了对老师的控诉,实在没必要。

还是自己看书好。我的《大学物理》、《化工原理》、《物理化学》、《工业催化》是完全自己看书得到了知识,并且通过了老师用他的眼光出的题目的考试。

我不喜欢一个老师,就不去听他的课。这是在我的大学阶段。大学毕业后我终止了进一步待在学校里。

这让我意识到,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初中就退学了。